遇到借钱不还的情况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翻出那张借条。但光有借条就够了吗?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。
我见过不少人手里攥着一张潦草的“今借到XXX一万块”纸条,结果打官司时被对方一句“这钱早就还了”就给顶了回去。问题出在哪?借条本身没问题,缺的是完整证据链。
真正起决定作用的,往往是转账记录。白纸黑字写得再清楚,如果没有实际交付的证明,法院很可能认定借贷关系不成立。尤其是大额借款,现金交付越来越难被采信。银行流水、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截图,才是让借条“活起来”的关键。
当然,借条本身也得规范。写明借款人身份信息、利息约定、还款时间,最好还有手印。但如果只有口头约定,也没打借条?别急,聊天记录、录音、证人证言也能救命。尤其是微信对话里对方亲口承认欠钱的内容,经过合法取证,同样具备法律效力。
别等到人跑楼空才想起维权。一旦发现对方逾期不还,立刻收集证据,必要时发催款函,甚至申请诉前财产保全。拖得越久,证据越难找,胜算就越低。
记住,打官司打的是证据。手里握着转账记录+规范借条+催收痕迹,才算真正有了主动权。
关键证据 | 作用 |
---|---|
借条原件 | 明确借贷合意 |
转账记录 | 证明款项交付 |
催款记录 | 证实未偿还事实 |